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


各市教育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教育局,各有关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经研究决定,在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形式,启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含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快构建对接现代产业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到2015年,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均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到2020年,全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应专业基本建立起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建设原则
    1.对接产业。依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依据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途径,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2.任务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推行“做中学、做中教”,优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3.衔接贯通。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顺序,科学设置各阶段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贯通。
    4.统筹兼顾。按照点上探索、面上推广的部署,尊重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际,分期分批,开发适合全省推广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强化主干课程要求,留有区域、院校、专业不同特色的课程空间。兼顾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双重目标,保持前段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重点加强前段教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化后续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后续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5.协同开发。深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衔接课程体系,鼓励同类专业院校形成联盟协作开发衔接课程体系,广泛听取其他院校、企业意见,认真组织专家论证鉴定,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三、建设任务
    1.总体任务。深入调研专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改革思路与建议;开发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对比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分段人才培养方案的异同优劣。
    2.调研报告。对相关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对相应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层次,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身心健康、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要求进行调研。对人才培养数量、层次、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的吻合程度进行分析,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建议,形成2万字左右的调研报告。
     3.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⑴专业基本信息。不同阶段专业名称及代码、招生对象、学制、学历与学位。⑵培养目标。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⑶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证书及继续学习专业。不同阶段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继续学习的后续专业,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一般应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一般应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应获得或达到“预备技师”、“准工程师”证书或水平。⑷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不同阶段教育人才培养在身心道德、文化素质、行业通用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⑸转段升学要求。前段教育转入后续教育的主要要求,考核要点及考核办法,学籍注册要求。⑹教学时间分配表。培养周期内,教学实习、复习考试、机动假期的安排。⑺教学计划进程表。培养周期内,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其它教学活动的安排,必修、选修的安排,前段教育中必须修习主干课程的标注。⑻主要课程标准。主要课程的标准以及教学要求。⑼教师任职资格。不同阶段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任课教师的数量、素质要求,包括专兼职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职业资格证书结构等要求。⑽实训(实验)条件。不同阶段教育专业实训、实验设备建设数量、规格要求。⑾顶岗实习企业。不同阶段教育顶岗实习的企业要求、岗位要求、管理要求。⑿编制说明及实施建议。
    4.对比研究报告。研究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分段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职业资格证书、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等方面与传统课程体系的区别和优势,以及在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形成1万字左右的对比研究报告。
    四、建设办法
    1.申报课题。由参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依据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和现有试点经验,填写相关材料,向省教育厅申报立项课题。
    首批课题申报请于2014年2月28日前,将材料寄至省教育厅。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材料请寄高等教育处,其他课题材料请寄职教处,电子文档请同时寄发。联系人:高教处,经贵宝、徐冰,联系电话025-83335156、5559,电子邮箱:jsgz@126.com;职教处,刘克勇、张贇,联系电话:025-83335605、5676,电子邮箱:zhangy@ec.js.edu.cn。
    2.评审立项。省教育厅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依据专业分布,立项建设一批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首批计划立项50个。
    3.推动建设。各课题申报单位联合建立开发团队,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完成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对比研究报告的开发,兼顾开展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模式的研究。着手开发衔接课程体系教材。
    4.验收推广。立项建设半年后,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课题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课程体系,组织在全省推广、向全国推荐。
    五、组织管理
    1.提高认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关键性环节,各地、各院校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我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2.加强领导。各地、各院校要成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发挥统筹协调功能,着力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与障碍。
    3.经费保障。省教育厅将会同省财政厅落实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立项课题研究经费,根据课题申报质量和课题研究难度,给予每个课题40—60万元资助。各地、各学校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加强资助使用管理,保障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顺利完成。
地址: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云湖南路与云河路交汇点(乘50、50K、51、53、61路公交车直达)
电话:051885498283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