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生物中专2018年质量年度报告资料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质量年度报告
(2018年)
 
 

目   录
1.基本情况. 3
1.1学校概况. 3
1.2学生情况. 4
1.3教师队伍. 5
1.4设施设备. 5
2.学校党建. 7
2.1健全党建管理体制. 7
2.2推动德育思政工作. 8
2.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8
2.4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9
3.学生发展. 10
3.1 学生素质. 10
3.2 在校体验. 11
3.3 资助情况. 11
3.4就业质量. 12
3.5职业发展. 12
4.质量保证. 15
4.1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15
4.2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16
4.3专业动态调整. 16
4.4教育教学改革. 16
4.5 教师培养培训. 17
4.6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18
5.校企合. 18
5.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8
5.2现代学徒制. 20
5.3学生实习实训. 20
5.4集团化办学. 20
6.信息化. 21
6.1信息化建设情况. 21
6.2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21
6.3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21
7.社会贡献. 22
7.1人才培养. 22
7.2社会服务. 23
7.3对口支援. 24
7.4国际合作情况. 24
8.举办者履责. 24
8.1 经费保障. 24
8.2政策措施. 24
9.特色创新. 25
案例1:构建农垦特色文化 实施“三成”系列教育. 25
案例2:植根农业建基地   共建共享谱新篇. 25
10.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6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8年)

一、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坐落于省龙头企业东辛农场场部。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9年的江苏省农垦农机中专校,原隶属于江苏农垦系统,1985年整合为江苏省东辛农场职业高级中学。2002年10月划归灌云县地方政府管理时纳入东辛农场中学管理。2009年通过江苏省三星级职业学校验收后更用现名,2010年10月区划调整后转归徐圩新区社会事业局管理,是区内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2010年学校被授予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011年被认定为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学校占地257.7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914.5万元。学校以“文明和谐、博学践行”为校训,以“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为校风,以“团结敬业、科学探索”为教风,以“自主合作、苦练强技”为学风,以“领学生和谐发展,为学生成功就业”为宗旨。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着力构建和谐的农村职业教育,拓展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各项功能,逐步形成了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服务和新技术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同时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方向,对接东辛农场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放眼徐圩新区的发展的宏伟蓝图,不断优化办学结构,建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以中职教育为主,中高职衔接为辅,兼顾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的多层次、综合性的职业学校,为徐圩新区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曾被农业部华东教育督导组领导誉为“农场希望、人才摇篮”,是“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典范”。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农业部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学校三项管理达标校”、“全国平安校园建设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部颁“零犯罪学校”、“连云港市全面育人先进学校”、“连云港市高考先进单位”“江苏省职校信息化比赛先进单位”、 “全国禁毒知识竞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2学生情况

我校在籍学生824人,毕业生获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对口就业率达到97%,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9%。我校去年招生286,今年招生343人,2018学年毕业生就业人数244人,培训教育人次945人。各数据与上一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表1-1 学生情况对比表

项目 2017-2018学年度 2018-2019学年度
招生数 286 343
毕业生数 248 244
在校学生数 907 824
巩固率 96.25% 94.54%

1.3教师队伍

2017年学校在编教师为83人,师生比为1:11。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8人,占45.7%;中级以上职称教师69人,占83.13%;专业课教师29人,占34.93%;“双师型”比例60.35% ;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27人,占93.1%;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18人,占62.1%。硕士学位(包括在读)教师人数达到6人,占教师总数7.2%;引进行业、企业专家27人担任兼职教师。;2018年我校有专任教师81人,师生比为1:10.05。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4人,占41.9%;中级以上职称教师63人,占77.7%;专业课教师34人,占48.2%;“双师型”比例61.53% ;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30人,占76.9%;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18人,占46.15%。硕士学位(包括在读)教师人数达到7人,占教师总数8.6%;引进行业、企业专家22人担任兼职教师。各项数据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
 
表1-2 学校师资情况表

项目 2018年度 2017年度
在校学生人数(人) 824 907
专任教师(不含外聘)(人) 81 83
生师比 1:10.05 1:11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比例 61.53% 60.35%
兼职教师占教师比例 27.16% 32.53%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100% 100%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 8.6% 7.2%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41.9% 45.7%
骨干教师人数比例 8.5% 9.3%

1.4设施设备

学校建有校内现代农艺技术、动物手术与实验、农机使用与维修、机电技术运用、计算机应用等6个实训中心,69个实验室。建有10亩的现代农艺实习农场,12亩的养殖实习农场和8000多平方米的农机训练场。实训场所专业文化浓郁,行业标兵、职业精神、安管制度三上墙,并建成“农垦文化体验馆”、“民俗体验馆”、“采摘园”、“观赏区”等特色专业文化环境。
我校拥有29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生均仪器设备值均高于5000元,近两年新增仪器设备值有3个专业超过120万元。我校有国赛或省技能大赛设备,恒温箱3台,培养箱2台,亚龙YL-235A  4台,亚龙YL-156A  2台。

 
 
 
 
我校有纸质藏书量98000册   ,纸质图书生均册118册;电子藏书量100000册,电子图书生均册   121册。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260台,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量100台。2018年较上一年度相比都有较大提升。学校每年还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60多种,电子图书12万多册。学校还定期组织读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人文教育,提升了中职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二、学校党建

2.1健全党建管理体制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一年来,我校党支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延伸工作手臂,大胆探索新时期学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崭新思路。为确保党建带团建的“四同步”,校党支部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党团联系例会制度、积极分子培训制度、推优入党制度、民主评议考核团建制度等。“党建带团建”工作归根结底要依托精干的团委班子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践。我校团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团队活动,努力营造健康、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身能力。领导班子开展中心组学习活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分工负责集体领导,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党委委员每人联系一个党支部,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狠抓“两个责任”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校党委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推进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切实做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校党委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全校各年级、处室所有工作岗位上全面推开。
学校出台了《生物中专“三会一课”制度》等管理制度,健全党建管理体系。校党委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自觉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2.2推动德育思政工作

通过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组织进一步夯实。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召开“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专题组织生活会。在校内营造抵制“有偿家教”、倡导“无偿帮教”的良好氛围,组织全体教职工签署《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组织开展党员固定学习日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强化廉洁从教氛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签订《杜绝有偿补课承诺书》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学校把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做到常抓不懈。

2.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党总支采取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个人思考和会议交流的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国梦重要讲话精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和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全体教师全面、准确地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将规范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
学校始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校党支部38名党员分属3个党小组。学校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并积极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创新“三会一课”教育形式;结合学校突出问题,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好地提振了党员教师干事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较好地发动广大教师共同完成学校的阶段性工作。2018年党支部积极开展“十九大”主题教育活动,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去团结群众,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带领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励精图治,同谋发展。学校出台奖励激励机制,每月评选明星教职工,并张榜表彰。及时落实新区的奖学奖教方案,鼓励教职工争先创优。深入教职工中间,关心教职工生活学习工作,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每月收集教职工合理化建议,向教职工作出说明,并评选最佳建议奖进行表彰。坚持民主管理,很好地凝聚了民心。2018年校党支部被表彰为区级先进党支部,丁凤强被表彰为连云港市优秀共产党员,侍述亮被表彰为徐圩新区优秀共产党员。

2.4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在上新台阶。着力加强领导班子、中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提升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激励担当作为。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部门、系部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督促,严格管理,建立严明廉政纪律,认真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教职工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区委全委会精神,把广大党员和教职工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学生加快发展的大局中来。
学校党委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锻炼党员干部和教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让党员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平台提升磨练自己,强力打造强思想、精业务、敢作为的高素质党员教师团队。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资金用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培率达100%。我校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党员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创业大赛、教学大赛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带头兵的作用。

三、学生发展

3.1 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普遍较高,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意识强。坚持学业达标考试,努力提高文化课的合格率。2018年参加省统一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全科合格率为95.2%。主干专业的对口单招高考已实现100%总分达升学线。参加对口单招高考专业技能考试合格率已连续多年保持100%。2018年对口高考中,学校本科录取率稳居全市第一。2018年3月,学校胡竞文同学荣膺第四届校园主持人大赛的总分第二名,摘得“金话筒奖”。逐年提高毕业率,学生100%获得国家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017年学生毕业率为92.2%,2018年上升为92.2%。注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坚持年度学生体质测评,学生体质合格率达100%。学校是省体育工作先进校,是市篮球、三门球项目传统校,常年坚持乒乓球、篮球、跳绳等项目的运动训练和三门球项目的课题研究,是省职校“校长杯”乒乓球项目的种子参赛队,2018年11月,校三门球队又获省2018年职校三门球比赛一等奖。

3.2 在校体检

学校重视学生的在校体验。努力因材施教,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将枯燥的理论学习生动化,将深奥的专业学习实践化,完善实习实训条件,确保基础实验100%的开足率,充实实习实训内容与形式,与11家企业结成紧密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实训场景的高仿真度和实习技术的先进性。学生对学校学习、实习体验的满意度高。积极丰富校园文化,努力打造“农垦文化”特色品牌,让学生在特色校园文化的熏陶中体验职业精神和人生感悟,提升农家子弟成人、成才、成功这“三成”教育成效。学校成立了20多个学生社团,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选择参加1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的活动,培育出数个江苏省职校优秀学生社团。同时注重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举办“禁毒防毒”、“预防艾滋病”“消防安全”系列主题活动,2018年8月,学校在全国禁毒知识竞赛中荣获“竞赛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随机取样进行数据分析,学生对调查问卷的所有项目满意率都在90%以上,生活满意度93%,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8%,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4%,实习实训的满意度为90%,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8%,对校园安全满意度96.5%,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6.8%,学生对学校生活、校园安全等总体满意度较高。

3.3 资助情况

学校是徐圩新区唯一的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助学金中地方配套的80%经费是由徐圩新区财政解决的,虽然新区刚刚组建,财政底子贫瘠,但对于中职生的免学费和助学金的落实情况较好。学校建有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国家助学金使用管理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涉农专业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等各项制度完备,学籍档案更新及时,资助信息申报与审核规范。2017-2018学年学校共有330名学生享受秋季国家助学金,共计33万元,其中26.4万元需新区财政配套。学校及时将助学金费用打入学生个人存款账户,并利用期中、期末、考工等时段的家长会,以及家长来校时机,由家长将学生存折领回及时提取。至于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经费则由新区文教局统一向新区财政报告、申领,款项拨入学校账户后,由学校按财务手续,逐级报告、审批用款。
学校积极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除了申报财政的助学金外,还积极赢得社区和企业的支持、帮助。。

3.4就业质量

学校的专业以涉农专业为主。2018年就业率达97.5%,对口就业率高达94.2%,初次就业起薪平均可达1800元。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社会对学历层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每年学校都有大批学生通过对口单招升入高等院校学习,这部分学生占到就业学生的70%以上,作为升学就业部分,这些学生的对口升学比率较高,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东辛农场作为大型国有企业,高度重视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录用,农场对返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了优惠的招聘政策,并通过中职学校与对口单招的主要录取高校建立了合作培养协议,既较好地巩固了中职学校的专业招生,又有力地提升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较切实地解决了农场农业技术岗位的用人稳定问题,真正实现了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多方共赢的系列化良性运行。

3.5职业发展

学校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重视创业教育。2018年11月,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联办的2018年“淮海职教杯”创业大赛中,学校有4个作品经过市选拔、省网评,入围淮海区域总决赛,占全市入围作品的三分之二。四个参赛作品在最终现场决赛中,2个作品获二等奖,2个作品获三等奖。创全市中职类参赛最好成绩。12月27日,四个项目中的两个项目又通过了市科技局、人社局、教育局专家的联合评审答辩,获立项并获启动基金。
针对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居多的实际,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以爱农场、爱农业、爱农科为内容的“三爱农”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农场得天独厚的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为背景,抓住连云港市农科院落户农场的良好契机展开活动,让学生了解东辛农场在改革大潮中所创下的辉煌业绩,让学生感悟科技的农业发展、农村致富中的神奇贡献。重在帮助学生找寻涉农专业的自信,看到自身的价值,立志在农场以农业技术创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农场较为完善的科研体制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激发了涉农专业学生热爱农业、热爱农业科学技术、热爱农垦的热情,同时也坚定了他们以本专业立业、创业、干事业的决心,激发学生拼搏深造的学习力。我校涉农专业学生理想远大,学习欲望强烈,升学率高,就业成就显赫。近年来有大批考入大专、本科甚至是硕士研究生纷纷返乡就业。直接就业的技术职工中也涌现出一批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机能手、农产品经纪人。
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我校积极依托区域优势企业,利用企业冠名班对口引入企业文化。江苏省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是由我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徐新建创办的太阳能光热行业的领军企业。我校作为太阳雨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太阳雨”冠名班,培养企业所需机械、营销专业人员。学校以冠名班为样本,将相关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施校企文化结合的新途径。“太阳雨班”学生从职高一、起就分四个学期重点进行“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员工规则”、“班组管理机制”、“技能竞争考核”的四项校企文化对接,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规范意识、员工意识培养问题。太阳雨人胸怀“圆百亿梦想 建百年大业”之梦,秉承“创世界名牌,做百年企业”的企业宗旨。这种“追求卓越”的太阳雨企业精神,也是农村中职生转变为现代职业人所必需的。“冠名班”这种校企合作形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为提升学生岗位迁移、创新创业能力,学校积极发掘农场特有的历史资源,提炼军垦知青文化激励学生成才历程
东辛农场原属江苏建设兵团,前辈多为淮海战役后转业战士。60年前一大批朝气蓬勃的解放军官兵,历尽千辛万苦与殊死搏斗,迎来解放的胜利。然而他们没有陶醉于胜利的花环之中,没有沉迷于功勋的享乐之中,百万年轻的官兵毅然担当起建设沿海、沿江、沿边的任务,他们铸剑为犁,后来成为开荒创业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老一辈军垦战士铸就又伟大的军垦精神。军垦精神就是服从大局、无私奉献;团结乐观、顽强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军人的刚毅坚强,军队的团结一致,兵团战士的顽强斗志,都是我们兵团儿女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学校积极提炼和弘扬军垦精神,并与中职生的创业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刚毅果断、坚忍不拔,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未来创业的战斗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广大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优裕的城市生活环境,来到偏僻落后的苏北农村。传授知识,推广科技,播洒文明,为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立下不朽的功绩。广大知青在农村期间,以满腔的青春热血,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创立了带有特定历史条件特征的“知青文化”。知青文化体现了一种激昂的使命感、一种无私的奉献观、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一种愉悦的劳动体验、一种自觉的文化传播。他们在建设农村的过程中,为自己的一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可歌可泣的历史也为农场的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收集和整理文献、实物,建成知青文化馆,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体味知青文化所孕育的激情与豪情,教会学生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干事业的激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智商的推进器,是实践的加油站。在中职生成才的历程中,激进的情感、进取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励着我校学生不断前行。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各种职业能力,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太阳雨太阳能制造有限公司等大企业里,学校的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中层干部和明星职工。在农场乃至省农垦都活跃着学校毕业的农技骨干。毕业生张中良荣获连云港市“青年创业形象大使”称号,杨跃引进改良的“明珠牌丰冠蜜梨”新品种被评为市级品牌水果商标,吴湖的棚养对虾技术不仅给家庭带来丰硕收益,也带动了区域产品结构的改善。
 

四、质量保证

4.1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一年来,学校以创建促提升,全面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已顺利通过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化专业群建设验收,并大力提升和完善该专业群的建设工作,2019年我校计划完成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另外智慧校园及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及标准化技能考点等建设也在规划当中。

4.2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我校与江苏农牧科技学院“3+3”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已开设到现代农艺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三个专业;与江苏农林学院“3+3”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已开设到现代农艺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两个专业。目前,我校有1 个省级特色专业,1 个省级品牌专业,1 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每年与联办高校共同研讨课程体系,共同参与转段考试,共同举行教研活动,经常赴联办学校参观交流。中高职试点学生素质相对较高,纪律意识强,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中成绩突出。

4.3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以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制定了“2.5+0.5”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并滚动修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积极对接徐圩新区规模企业,提高专业建设成效。

4.4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3+3”试点项目的推进,我校与江苏农林、江苏农牧两家学校进行课程与教学的对接,通过共同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并严格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活动,定期调整教学进度与模式,达到中高职无缝对接。

4.5 教师培养培训

为向课堂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研究探讨的平台开展校级优质课公开课及示范课评比,极大推动老师的教学热情。开展走进我校名师课堂系列活动,充分展示我校名师风采。积极支持我校老师参加市中心组,单招研究基地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每学期教学督导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学进行督导,通过听课、评课、教案、作业等检查每月形成公示,有检查有指导有反馈有评价,对形成良好教风、学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强化学风建设来推动教学内涵建设,积极探索高职教学的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使我校的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专项建设规划,通过校内外培训、专家讲座、骨干引领、企业实践等全方位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育能力。分层次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进行“一对一”的青蓝工程。通过集体备课、组内说课、教学公开课、校内“赛课”等,加强梯队建设。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培训,积极开展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师资培训等活动,制定各种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教师获奖层次逐年提高。组织师生参加省市教学大赛、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班主任大赛等。教师获省教学大赛二等奖1人,市一等奖3人;师生创业大赛获省二等奖1项,市一等奖2项,市二等奖2项;市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人,三等奖5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师获市大赛二等奖1名,获三等奖3名。完成省市级课题、论文、微课等申报工作达12项。

4.6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认真落实省教学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省人才培养方案滚动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并结合地方产业对培养计划进行修改。同时加强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监控。各教研组通过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检查备课、作业批改、实训教学,开展评教评学,及时总结反馈。进一步健全考试管理,做好期中期末考试总结分析,省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有提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促进技能教学。开展常态教学督导,把脉教学过程。安排教师参加市中心组和教研基地活动,促进教改和教师业务素质提升。
一直以来,学校严格执行省三个规范的要求,完善学校管理体系,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规范学校管理。坚守“农+工”两块阵地,为东辛农场和徐圩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内部管理,夯实教育教学过程,打造品牌特色、拳头专业、核心专业。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积极服务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

五、校企合作

5.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在校内建成机电专业实训中心、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实训中心、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农业机械化专业实训中心、计算机专业实训中心、艺术中心等六大校内实训中心。并在校外建成自己的养殖实习农场和农艺实习农场。同时,学校与多方共建的含实验、实训、生产的多层次多场景多产品的实训基地,较好地实现了其实训、教育、生产、服务一体化功能。截止2018年12月,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共11个,与11个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4个企业共建专业研发中心。与2017年相比,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月收入、创业率等数据均略有提升。

5.2现代学徒制

我校将大力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5.3学生实习实训

一年来,学校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实训操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习课时饱满。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要求,及早制定技能鉴定计划,科学安排技能训练时间,有序落实技能训练内容,做到用足现有的设施设备、用足规划的训练时间、用足刚性的训练内容,不断规范技能训练。在保证基本技能人人过关的同时,选拔优秀特长学生尽早组建省、市技能竞赛队伍,并进一步完善了技能训练的常态机制、竞赛的激励机制等。

5.4集团化办学

2018年9月,由我校牵头,徐圩新区石油化工企业等用人单位共同参与,与北京双元教育集团协同育人,在徐圩校区成立了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是跨界办学模式的尝试。通过干部轮训、师资流动、招聘新师等方式,依托新区大量的企业用工需求,扩大优质办学总量,从教育理念、管理经验、校园文化等方面,碰撞中找到新的融合点。积极组织专业共建、教学研讨等活动,实现了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了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深度融合。

六、信息化

6.1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校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投入。学校实现校园无线全覆盖、筹建了录播教室、数字化信息化实训室和校园监控系统等。在数字化实训教学方面,我校有电力拖动模拟仿真系统(机电)、禽蛋的孵化模拟仿真系统(养殖)和农业机械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农机),教学场所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所有教室均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学校信息化软硬件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6.2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我校电教中心专职负责学校的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目前,搭建了电子政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包括办公系统、教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为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支撑平台。

6.3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鼓励所有教师参加教育技术高级培训,参加研修达100%。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实施教师信息化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提高信息化能力的全员培训、教研组专项研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同时选派8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市级信息化课堂培训,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与“希沃”公司成立了信息化技术交流群,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我校信息化设备的技术培训。在业务检查中,加大信息化使用评分比重,促进教师学而用之,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互相交流,提升信息化业务能力。目前,教师均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开设公开课、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均建有教学空间,并开展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等网络教学活动。

七.社会贡献

7.1人才培养

坚持课程教学与技能训练并重、全日制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科学研发与技术推广并重的原则,注重人才培养的技术技能提高。坚持“双证”毕业制度,文化与技能要求双达标,每个学生必须持有两个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一个高级工资格方可毕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学校真正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普遍较高,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意识强。在2017年徐圩国际马拉松比赛中组织学生担任志愿服务工作,获得社会上下的一致好评。坚持学业达标考试,努力提高文化课的合格率。2017年参加省统一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全科合格率为95.2%。主干专业的对口单招高考已实现100%总分达升学线。参加对口单招高考专业技能考试合格率已连续多年保持100%。2018年对口高考中,学校本科录取率稳居全市第一。2018年3月,学校胡竞文同学荣膺第四届校园主持人大赛的总分第二名,摘得“金话筒奖”。逐年提高毕业率,学生100%获得国家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017年学生毕业率为92.2%,2018年上升为92.2%。注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坚持年度学生体质测评,学生体质合格率达100%。学校是省体育工作先进校,是市篮球、三门球项目传统校,常年坚持乒乓球、篮球、跳绳等项目的运动训练和三门球项目的课题研究,是省职校“校长杯”乒乓球项目的种子参赛队,2018年11月,校三门球队又获省2018年职校三门球比赛一等奖。

7.2社会服务

学校建成的职业资格鉴定信息平台和现代化培训教室,基本实现了农业类职业资格鉴定考核项目的全覆盖,而且每年承担1500人次以上的培训任务。除职业基本技能外,还紧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培训,还兼有农技咨询服务功能,每年组织农业科技咨询上千人。配合农业服务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大小麦单产过千斤,水稻单产过1300斤;“丰冠蜜梨”的试验引进、推广,“明珠牌丰冠蜜梨”获得市级“品牌水果”商标,为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贡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与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协作进行水稻“连粳4号”育种、推广项目,被选入国家科技部“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小(大)麦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获农业部三等奖;实习农场的大棚对虾养殖技术的试验成功与推广,大大提高了对虾养殖的产量与质量。学校的社会服务,致富了农民的同时,也促进了产品结构的改善与经济的发展。

7.3对口支援

学校积极做好校际交流。每年有5次左右的接受外校授访与10次以上的到外校讲座、交流活动,每年参加徐圩新区下岗就业培训中心举办的下岗就业培训班活动。尤其是针对东辛农场的农业技术培训,在周边享有一定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7.4国际合作情况

我校充分认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学校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建设、国际友好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建设。

八、举办者履责

8.1 经费保障

学校各项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较好。每年生均经费1000元拨款能够及时到位,各项项目投入也能力克种种困难,终能到位实施。同时,学校还能以自身的影响力,赢得一些社会各界支持帮助。

8.2政策措施

学校能够积极争取落实办学政策,能够争取到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区政府能够努力协调落实教师编制,区文教局能够积极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发挥着良好的引领作用。学校内部也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得到了贯彻落实,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继续常态化推进中层教干竞争轮岗,推进教职工全员竞争上岗,人事改革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九、特色创新

案例1:构建农垦特色文化 实施“三成”系列教育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依据学校所特有的地域、历史、时代资源,积极利用东辛孔子学堂提高礼仪人文素养开启成人新篇;发掘农场历史资源提炼军垦知青文化激励成才历程;依托区域企业优势提升现代职业能力实现成功梦想,构建出融传统礼仪素养,时代军垦知青文化,及乡镇现代企业文化为一体的农垦校园文化。系统实施成人、成才、成功“三成”教育,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循环式教育,如涉农专业文化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农科推广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强劲的学习力。而军垦文化、农垦成就体现了卓越的战斗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了学生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培养过程,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农村中职生顺利向社会所需要的现代职业人转变探索出一条特色培养新路。

案例2:植根农业建基地   共建共享谱新篇

坚持“植根农业”的思想,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农业,服务地方“三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围绕“建成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技术创新推广中心”两大目标,依托企业发展态势,结合区位农技研发推广优势,调动各方力量,推动资源的优化组合,按照“七合一”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良性运作,使教学、科研、产业三方都共享了产学研结合型实训基地的成效。
基地建设注重经济引领。成立的校办生产性实习农场,实施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了基地滚动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技术培训咨询等方式,不仅培育出优秀毕业生杨跃的市级品牌商标“明珠牌丰冠蜜梨”这样的种植示范户、吴湖棚养对虾示范区及一大批种植大户和养殖示范户,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品结构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建设,也培育出连云港市东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生产实体型的实习农场,积累了市场化运作的经验,促进了基地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年利润54.45万元的较好经济效益。
基地建设还注重社会效益提升。服务社区培训考核和技术推广,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科技项目研究,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校企社共惠,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十、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办学中我校存在着三大问题:。
一是学校单招发展受专业划分限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中职学生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普遍希望孩子能升入对口的高职学院深造。然而,近年我省实施的专业大类的划分、跨大类不能兼报等政策,又剥夺了许多中职学生的升学权利,势必引发家长的强烈反响,触发社会问题。
如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在教育部2010年、2016年的专业目录中都有备注,属涉农专业的传统专业。按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性实施方案,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为农村经济、统计、会计、财税、审计、管理、法规等,属农村会计方向。农业机械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为机械制图与公差、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拖拉机汽车应用技术、液压与汽动技术、农机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属农业机械方向。今年的江苏省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专业课则因两专业同属农林大类而人为指定考生物学和植物环境两门,此两门非两专业必修课程,更谈不上主干专业课了。好在是学业水平测试,学生花了两个多月强行“填鸭”过了学测。然而,高考不能报名则是大问题,就连注册入学都必须是对口专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的是农村会计方向,却不能跨大类报考会计专业;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的是农业机械方向,却不能跨大类报考机械专业。难道说这两个传统专业的学生就没有升学的权利了?
据我们所知,以往的对口单招在三四年前都可以跨类兼招的,如机电专业就兼招农业机械专业的,会计专业就兼招农村会计专业的。像目前实行的报考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能改报音乐、美术、播音,毕竟他们还学过相应的专业课,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和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学生在本身的农林大类中能改报什么与他们所学相近的专业呢?
涉农专业的发展已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升学提升机会,而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专业由于省职教政策的局限,划归农林专业大类后,学测科目与部颁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严重偏离,有失测试的公平性。且被人为地剥夺了升学的机会,有失教育均衡原则,将产生直接的社会矛盾。希望能加强调研,建议采取以往高考升学的专业兼招的方法,会计专业兼招农经专业,机械专业兼招农机专业,还这两个专业学生公正、合理的升学权利。
二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我校学校现有实训场所老旧,部分实训场所被认定为危房,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实训空间结构不能满足新设备的安置,导致购置的部分设备无法正常启用,搁置浪费。同时设备欠缺问题亟待解决,以机电设备为例,我校有电气安装设备(国赛)2台,机电一体化设备(国赛)4台,仅可以供学生练习使用,无法承接市级技能大赛。逢技能抽测时(10人/项,现已转换为学业水平技能考试,全员参与),设备更显紧张,导致学生训练人均时间不足,抽测成绩不佳。
我们将积极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加大对实习场所的硬软件投入,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实现教学设备完全满足实习实训教学需要。
三是师资方面年龄、专业结构不均衡,虽然我校师资队伍中双能型教师的比例在不断提升,但受困于整体教师队伍数量偏少,年龄结构偏老年化,部分老年教师教授理论课程多年,难以向双能型教师转变。我校将加快对双能型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引进企业专家授课。目前我校相关的职能教师数量还不够多,今后学校要加强培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打造一支企业讲师与专任教师协同授课、共同管理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通过区教育工委的招聘以及外聘部分优秀教师等举措,有条件的引进部分紧缺教师,优化教师结构。依托职业学校国家、省、市级层面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名师等评选培养机制,加大力度,重点培养一批优秀教师示范引领。借助省、市举行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各类培训、各类评选等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梯队。全面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习实训教学质量。
 

地址: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云湖南路与云河路交汇点(乘50、50K、51、53、61路公交车直达)
电话:051885498283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