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圩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徐圩新区于2010年6月30日正式挂牌,由原徐圩1个街道和东辛农场组成。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约4.85万人。徐圩新区是连云港重点规划建设的特大新型基地,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新区的成立,必将为徐圩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造福于徐圩人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和科技的发展,归根到底也就是教育的发展。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更多地需要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寻求新的支撑及增长点。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既是徐圩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保障,也是新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能否把现在的区域性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未来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新区建设必须把教育发展放到优先地位,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徐圩人的历史责任。
  鉴于这一历史责任,我们特制定新区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
  第一部分  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现有教育规模
  徐圩新区现有中小学3所,幼儿园5所,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1所。中小学3所、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1所为公学校;3所中小学为公学校我;5所幼儿园中有3为公办园,民办2所。
  全区现有中小学教师1732人。其中公办学校教师98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7%;民办学校教师19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3%。
  截至2015年9月,全区在校中小学生6357人,其中公办学校学生15613人,占学生总数的43%;民办学校学生20744人,占学生总数的57%。幼儿园在园生6215人,其中公办园在园生765人,占12.3%;民办园在园生5450人,占87.7%。
  全区小学生中户籍人口的子女占学生总数的11.3%,非户籍人口子女占88.7%;初中生中户籍人口子女占19.7%,非户籍人口子女占80.3%;高中生中户籍人口子女占84.7%,非户籍人口子女占15.3%。全区中小学生合计户籍人口子女比例为20.9%,非户籍人口子女占79.1%。
  (二)教育发展水平
  徐圩新区原属连云区和灌云县,地处连云港边缘地区,同全市比较,教育基础同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样非常薄弱。造成薄弱的主要原因有:长期以来,龙岗区在市内得不到教育资源的倾斜性配置,而徐圩在区内又得不到教育资源的倾斜性配置。加之受地域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人口总体素质偏低,从而影响到了生源的素质,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居于全市教育的洼地,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匮缺的矛盾非常突出。
表一  徐圩新区中小学情况一览表

类型 幼儿园 小学 初级中学 生物中专 合计
公办 3 2 1 1 7
民办 2 0 0 0 2
合计 5 2 1 1 9
 
  二、发展环境
  (一)教育发展的外部经济社会大环境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开始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将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国际人才与技术的竞争不断加剧,随着科技、人才、教育三者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全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依赖将越来越突出,而经济发展又将提高教育投资能力,使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日益得到改善。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国际化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实施,将会推动教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发展速度将会大大加快,教育发展的外部大环境将会越来越好,同时对教育的需求和发展教育的能力,也将有极大的提高。所有这些外部条件都要求教育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及更长的时期内实现超常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奠定教育与人才的基础。这为徐圩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利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
  (二)教育发展的区域经济社会环境
  徐圩新区成立后,其战略定位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徐圩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新区发展实际和国内外发展趋势,突出产业特色,突出低碳环保,突出改革创新,突出城市文化,努力将徐圩新区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生态优美、人文丰富的“产业新城、低碳新城、幸福新城、创业新城”,是现代先进产业的集聚区、低碳宜居的典范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区、文化建设的先进区。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将会促使新区的信息流、物资流、人才流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有力地推动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和城区环境的巨大变化,这又将为徐圩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信息资源、思想观念、人力资源、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巨大支持。
  (三)全国和连云港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今后5-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二十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下一个五年规划乃至更长时期内教育的突出任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力度将大大增强。
  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指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连云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连云港新区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继续发挥“窗口”和“试验田”作用,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全国、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新经验、作出新贡献。
  国家和本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对徐圩教育的发展不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徐圩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基础作用,为徐圩的超常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存在问题
  (一)现有的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徐圩新区目前教育体系的不完善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国民教育体系不完整。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应当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普通教育,一是职业教育,二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缺失。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应当涵盖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而0-3岁早期教育指导和覆盖辖区的社区教育,在徐圩也处于空白状态。
(二)公民办学校发展要均衡发展
徐圩新区的中小学都为公办学校,两所有幼儿园为民办幼儿园,由于较低的收费标准、教学设施、薄弱的师资队伍,以及人口总体素质偏低造成生源基础较差等因素,制约着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公、民办学校的发展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现象。
  (三)学校硬、软件建设不平衡
  近年来,为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徐圩公办中小学的硬件建设基本上实现了标准化、均衡化发展的要求。但在软件建设方面,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继续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都缺少规划引领和经费支撑,与教育发展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从而造成了公办中小学间办学水平发展的不均衡,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全区教师队伍缺少高水平的领军人物。新区成立前,优秀教师外流较多;现有骨干教师分布严重不均;中小学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过大(50岁以上教师学校达45%左右);民办教师无职称高达84.8%,民办幼儿园教师中无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占到66%。教师们由于付出的心血与教育教学的质量落差较大,造成了职业焦虑心态。
  (五)素质教育未能得到全面落实
  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程实施未能适应全体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业负担和学习压力普遍过重。作为学生基本素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亟待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亟待提高。学校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未能提供卓有成效的平台。
  (六)教育信息化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孤岛现象”尚未完全解决,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渠道不畅通。民办学校校园网建设缺口较大,生机比与师机比均未能达到连云港市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全区中小学在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运用的课题研究方面,显得尤为薄弱。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形成了制约徐圩教育发展的几大矛盾。一是人民群众的高期待同教育发展落后之间的矛盾;二是有限的财政投入与徐圩发展百端待举间的矛盾;三是徐圩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人口素质与现有教育体系不完善之间的矛盾。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对“十三五”期间徐圩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教育服务于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突出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均衡优质的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的终身教育,推进徐圩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塑造徐圩教育的新形象。
  二、总体目标
  以健全和完善教育体系为抓手,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优师、优生、优校、优制”为目标,全力打造以“学校新形象、教师新形象和学生新形象”为核心标志的“新徐圩新教育”。
  三、具体指标
  (一)学前教育稳步发展,3~6岁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全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
  (二)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和均衡化。
  (三)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基本实现高中教育的优质化。
  (四)职业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0%左右。
  (五)社区教育实现大众化,初步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社区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辖区居民社区教育参与率达80%以上。
  (六)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提高,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100%,教育管理实现电子信息化,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教与学的能力明显增强。
  (七)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以上。
  (八)学生、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达90%以上,学校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四、发展战略
  (一)优先发展战略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当政府财政资金无法兼顾各方时,必须优先安排教育投入,确保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
  (二)均衡发展与重点突破并重战略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使公民办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促使公办学校在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均衡,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要重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规划与投入,实现徐圩职业教育的弯道超越,以奠定职业教育在徐圩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校长与教师队伍建设并重战略
  要把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和工作推进的力度,强化校本培训,持续提升校长办学水平和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探索教育家型校长和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途径。
  (四)内涵发展与形象塑造并重战略
  要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把提高质量作为内涵发展的核心目标,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并把学校新形象、教师新形象和学生新形象的塑造,作为徐圩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显性标志。
  第三部分  发展任务与具体措施
  一、学前教育——让幼儿能得到普惠性的教育服务
  (一)主要任务
  学前教育是为儿童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是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科学性,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现学前教育合理布局;扩大公办园比例,积极扶持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逐步开展惠及所有新区婴幼儿家庭的早教指导服务工作。
  (二)具体措施
  1、“十三五”发展规模
  新建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4320个。其中公办园3所,民办园9所。
  2、加大财政投入,促进普惠发展
  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逐年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2011年,按照占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2%的比例,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到2015年对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5%以上。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公办园硬、软件建设,把新区全部公办园全部办成示范性幼儿园。
  学前教育经费的财政性投入,除用于扩大公办园的开办与发展外,主要用于扶持民办园朝较高标准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到2015年,计划将80%以上的民办园发展为普惠性幼儿园,使新区的幼儿能基本享受普惠性的学前教育。
  3、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办园水平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和年检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安全管理,严禁非法办园。2015年,95%左右的幼儿园通过市教育局规范化园的评估验收,10%的幼儿园达到示范性幼儿园标准。
  4、加强科学保教,奠定发展基础
  学前教育必须防止与纠正“小学化”、“学科化”倾向,以游戏活动为基本课程,坚持保教并重,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幼儿习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5、加强早教指导,建立服务网络
  提高人口素质要从0岁抓起。2011年成立新区0-3岁早教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制定并实施《徐圩新区关于加强对0-3岁儿童早教指导服务的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早教指导服务工作。
  2012年起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等相关部门协作,在全区20%的社区依托示范性或规范化幼儿园建立0-3岁早教指导服务站,开展为0至3岁的婴幼儿家长(或看护者),提供高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的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到2015年,建立起至少覆盖80%社区的0-3岁早教指导服务网络。
  二、中小学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优质教育
  (一)主要任务
  实施“徐圩新区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促进公民办学校的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差距,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教育国际化,提升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水平,努力塑造新区学校的新形象。
  (二)具体措施
  1、“十三五”发展规模
  新建小学4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新建普通高级中学2所,寄宿制高级中学1所,新增高中学位6000个。
  2、扶持民办教育,促进均衡发展
  制定《徐圩新区民办教育资金扶持实施方案》,设立徐圩新区民办教育专项扶持资金,扶持民办学校(含民办幼儿园,下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实施民办教师年金制,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民办学校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推进公民办学校“牵手行动”,实行公民办学校结对扶持,促进民办学校均衡发展。
  要依法规范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保障。鼓励民办学校优质、高端发展,以公办学校不具有的教育特色,为新区居民提供多元选择。
  3、调整教育结构,扩大公办教育
  通过新建学校、改扩建公办学校,不断扩大公办教育办学规模,逐年增加公办教育的总量。严格控制民办教育办学总量,建立民办学校退出机制,对不达标或年审未予通过的民办学校,通过撤、并等措施,逐步缩减民办教育存量,力争2015年公、民办中小学的比例达到7:3。
  4、促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
  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校本建设,充分发挥校长依法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依法保障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权。逐步实现政府宏观职能法制化、学校微观职能自主化、教育服务职能社会化。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进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的机制,促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良性互动,从而形成“政府高效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监督评价”的现代教育管理格局和运作机制。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校文化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倡导全区中小学以现代办学理念、现代学校制度、体现学校精神的校风、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关爱的学校环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塑造新区学校的新形象,以赢得新区人民的信任和高度的满意。
  5、发展特殊教育,惠及残障学生
  全方位关爱残障少年儿童,提高特殊教育入学率,制定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的特殊政策和具体措施。
  到2015年,学校要设有辅导残障学生的专用教室,配置专用教学设施与设备,帮助残障学生实现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让他们有生存的技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对从事残障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要进行专门培训,并发放特殊岗位津贴。
  6、加大开放力度,推进国际交流
  积极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国际教育交流,鼓励学校与国外、港澳台地区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开阔国际视野;有条件学校可积极引进高质量的国际课程,并吸引高水平外籍教师来徐圩教学;逐年增加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培训的人数;加强英语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先行开展双语教学和国际理解教育试验,并逐步组织推广,以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与国际理解能力。
  三、职业教育——让学生成为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主要任务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实现新区职业教育的“弯道超车”——建立并完善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充满生机活力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创建一个适应新区产业布局结构、人才需求结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为新区“高端产业园区,低碳生态新城”的建设提供技能型人力资源的持续支撑。
  (二)具体措施
  1、发展规模
  建设徐圩新区职教园区,在园区内至少建立1所特色学院(如IT学院),短期内把市电大徐圩教学点升格为“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徐圩学院”。
  2、构建职教体系,拓展成才途径
  新区作为省的现代大工业基地,现有全普高的体制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到2015年,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良好需求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新区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创新办学模式,整合教育资源
  新建的职业技术学校(学院)要在办学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引进新的机制和办学思想,采取为企业定向招生、学训结合、工学结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毕业后定向招工的方式,创办校企合作办学的“双元制”职业学校,以新机制确保学校的后发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4、科学设置专业,适应市场需要
  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根据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应积极开发以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低碳型产业、都市农业以及以金融、商贸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专业设置,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技能人才。
  5、广开师资来源,引进专业人才
  积极争取相关人事政策,改革职业学校用人制度,设立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岗位,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以解决新开办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总量的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问题。积极培养“双师型”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6、采取特殊政策,扩大职校生源
  完善职业教育扶持政策,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区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外来工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职校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以吸引这部分学生选择职校,同时也能帮助外来工的第二代毕业后更容易就业和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新区合格的新市民。
  四、继续教育——让学习成为徐圩人的第一需要
  (一)主要任务
  到2015年,建立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能满足不同层次个人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成人教育,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区,使接受各种教育学习的辖区居民比例逐年提高。
  (二)具体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教育规划
  2010年成立由新区管委会李君生副主任担任主任,并由管委会下属有关部门组成的“徐圩新区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新区社区教育的领导协调工作。在公共事业局设置社区教育办公室,负责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并负责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具体实施。
  2、发展成人教育,加强职业培训
  以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徐圩新区社区学院为培训基地,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从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用工就业需求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以及下岗、转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
  建立或引进3-5个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国内外知名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资格认证机构,逐步发展成为能够服务海州湾经济区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方便劳动者揣着证书找工作,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优化新区产业人力资源结构。
  3、建立社区网络,满足学习需要
  充分整合区域资源,以电大徐圩学院为依托,成立街道社区学院,以社区文化站或中小学为依托,成立社区学校,逐步形成课程门类选择充分、学习场所选择方便的新区社区教育两级网络,充分满足辖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4、突出社区特色,实现本土创新
  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资源优势和人口组成的特点,开发深受辖区居民欢迎的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培训项目,如现代职业技能、养生与保健、生态环境保护、居家安全、网络知识与操作、各类艺术技能、科普与生活、宗教与科学、家电维修、法律常识、和谐家庭指导、科学育儿与亲子教育等等,使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本土化社区教育,走进新区的千家万户。
  五、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主要任务
  实施“徐圩新区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和“徐圩新区学生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徐圩学生良好的素质形象。
  (二)具体措施
  1、坚持德育领先,注重育人为本
  学校要坚持把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高度重视幼儿养成教育,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要重视对中小学生开展融心理健康、品德素养、环境保护、安全、法制、禁毒以及网络教育等为一体的“生命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生命的珍贵而懂得珍惜生命,了解生命的使命而树立社会责任感,了解生命的力量而努力发掘生命的潜能。2012年秋季起,在全区幼儿园开设“幼儿习惯教育”课程,在全区小学、初中开设连云港市的“生命教育”地方课程。
  学校德育要充分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学校德育的内容、途径与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全的心理素质带动其它素质的整体提升。2015年,全区中学各配有一名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全区85%以上的中小学班主任,至少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证。
  2、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努力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积极促进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优化,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缩小两级分化,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按照新课程理念,建立《徐圩新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规范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得到全面的贯彻与落实,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开发多元智能,发展个性特长 
  学校教育要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多元智能搭建多彩平台,全面普及青少年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和体育锻炼活动。做到100%的学生参加校级以上的文艺、科技和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拥有人文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体育素养,培养学生拥有一项以上的艺术技能、科技活动技能和体育技能,使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政府开办的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大型种植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定期、有组织地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4、建立教育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新区特有的大工业资源优势,和企业共建若干个“青少年劳技、科技教育基地”,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开展劳技活动和科技活动的师资、场所和设施设备,以共享的资源,较低的成本,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劳动能力和实践能力。
  5、改革评价模式,加强质量监控
  在区教科研管理中心内加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牌子,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并同国家教育部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联系,整合质量监测资源,运用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形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健全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要推行质量监测社会公示制度,积极完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促进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制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评价的“徐圩新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以评价为载体,促进教师和家长共同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建立由社区、家长评议学校教育的评价制度,以促进学校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学质量。
  6、探索教育模式,创办特色学校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以校为本的素质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要因校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在育人目标、办学理念、学校建设、教改实践、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和学校环境等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教育,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进而建设成素质教育特色学校。2015年全区50%左右的学校建设成为区级以上的特色学校。
  7、制定形象标准,塑造良好形象
  2012年在完成《徐圩新区中小学生素质形象指引》和《徐圩新区关于实施中小学生形象塑造工程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工作,并作广泛的学习和宣传。2012年起,在全区正式实施“徐圩新区中小学生形象塑造工程”。每年评选一批区、校两级“徐圩中小学生形象标兵”。
  六、队伍建设——让教师专业化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任务
  实施“徐圩新区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严格教师资质,严把教师入口;强化师德修养,促进专业发展;实施名师工程,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新区教师队伍新形象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塑造良好形象
  把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1年制定出符合优良传统精神、时代特征、连云港特点和徐圩教育发展需要的徐圩新区教师形象指引,制定《徐圩新区关于实施教师形象塑造工程的若干意见》,并与2012年正式实施。每年九月评选一批区、校两级“徐圩中小学教师形象标兵”,作为新区对教师表彰的最高荣誉,予以重奖,以弘扬深受全社会尊重的教师形象。
  2、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人才梯队
  开辟绿色通道引进优秀教师,采取特殊政策加紧吸引紧缺高级人才,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双语型教师等集聚徐圩,计划每年引进5名左右的省特级教师、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和地级市以上的学科带头人;2012年正式实施《徐圩新区名师培养工程》,计划五年内培养80名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60名区级以上教坛新秀。通过引进与自培,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的一流教育人才队伍。
  建立并实施新区中小学名师激励机制,对承担了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的各级名师,在任期内按月分别给予相应的津贴。
  3、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和学校管理队伍的针对性和计划性,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全员行分类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如对新教师加强职初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对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为骨干教师;对工作态度和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加强师德教育和专业培训,增强他们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水平;选派优秀教师和校长深造与专业岗位密切相关的高层次学位,或派送到国外进修,以培养新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领军人物;对学校各及管理人员,分门别类开展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能力。
  4、推进校本研修,促进专业发展
  进一步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与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与进修活动。大力倡导在学习的状态下研究与工作,在研究的状态下学习与工作,在工作的状态下学习与研究,积极营造校本研修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5、建立准入制度,把好教师入口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建立民办学校(含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制度,严格把好教师的入口,民办学校不得再招聘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民办学校中现有的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必须在2012年前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取得证书后方能继续聘用。自2013年起,无教师资格证书比例超过10%的民办学校,将按照退出机制予以撤并。
  七、教育信息化——让师生享有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一)主要任务
  实施“徐圩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以教育城域网为依托,实施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广使用以计算机网络交互技术和多媒体视听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以全区师生信息库为基础的符合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更为有效地开展。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基础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新区教育信息中心,充实教育信息专职技术人员,健全教育信息机构建设,具体负责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施工作。
  完善教育城域网建设,至2015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实现“班班通”,民办学校(园)均通过光纤接入新区教育城域网,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个教室,全区100%的教室能连接至徐圩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全区公办中小学生机比达5︰1,师机比达1︰1。
  全区公办学校装备水平达到《连云港市规范化学校配置标准》的要求,80%以上学校配置至少一个微格教室,100%公办中小学配置电子白板和科学探究室。
  2、加强教学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在中小学开足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提高对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层次,促使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同科学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并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交互式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接受继续教育等活动。
  3、实施电子校务,实现网络管理
  开展电子校务建设,建立完善的徐圩新区教育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各类校务管理系统和协同办公系统,2013年基本实现校园管理与办公数字化。 
  4、建立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2013年建成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包含视频点播系统(VOD)在内的多功能网络交互系统,建立全区优质课堂实录资源库,实现全区性的教研、科研以及培训等活动都可利用该系统来进行,以及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015年建成以先进网络技术为支撑,覆盖全市所有学校、企业、社区,适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八、教育科研——让科研引领教育创新与发展
  (一)主要任务
  实施“徐圩新区教育科研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网络,培养教育科研队伍,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引领作用。
  (二)具体措施
  1、加强机构建设,建立科研网络
  充实新区教科研管理中心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其对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引领、指导和管理功能。在全区中小学设立教育科学研究室,明确学校教育科研的职能和责任部门,完善区、校两级教育科研网络,负责全区的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2、强化科研理念 营造科研氛围
  加大教育科研的舆论宣传和教师的理论学习,通过举办教育科研讲座、教育科研成果交流会、名师成长报告会等途径,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转变教师观念,形成学校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3、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全员参与
  参与课题研究是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倡导教师人人关注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选择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研究,来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要建立教师科研档案,并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所取得的成果,作为教师考核和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
  制定《徐圩新区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明确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科研课题指南的下达、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立项、科研经费的资助、研究过程的管理、科研成果的评审和奖励等等,建立并逐步完善新区教育科研工作正常运行的机制。
  5、加强成果推广,提高科研效益
  建立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制度,促使新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每年举办一次“徐圩新区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公布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供学校选择。提倡校与校之间组成科研成果推广的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对推广成功的学校,予以一定的奖励。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切实加强新区管委会对教育事业的规划和领导,落实相关部门所承担的支持、服务教育工作的职责。新区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认真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多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简化教育办事程序,落实教育优惠政策,为教育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严禁各部门对学校的多头检查,的确须对学校进行的检查、评估,应依法依规实施。健全学校安全稳定保障机制,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每年年终结合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开展学校对管委会服务满意度调查,促进管委会各相关部门不断提高为教育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二、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和完善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将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持续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区内生产总值比例,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经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经费配置和管理重点集中到加强学校软件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要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高效型学校。
  三、推进依法治教,建立诚信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教育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师生和举办者的权益。学校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依法管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
  通过教育的社会承诺来建立徐圩教育诚信制度。每年九月份,开展社会对教育满意度调查,要用良好学校形象、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来提升教育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四、尊师重教支教,营造良好环境
  广泛动员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工作,形成社会各界共同促进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化为全民的广泛共识及全社会的实际行动,共同推进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积极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宣传部门要处理好舆论导向与监督的关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改革思路,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正确处理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加强规划实施,建立监测制度
  《徐圩新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凝聚着徐圩人民对徐圩教育美好未来的期盼和殷切的希望。全面实施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积极宣传、全面动员、认真部署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学习、贯彻和实施。要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制度,参照规划中提出各项发展指标,结合教育统计采集数据,按年度向管委会提交监测报告,以便根据监测结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厘清责任、采取对策,及时加以整改或调整,确保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地址: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云湖南路与云河路交汇点(乘50、50K、51、53、61路公交车直达)
电话:051885498283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