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2012年8月29日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现就“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升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提升教学质量是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全省经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必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2.提升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由一技之长向全面发展转变、阶段性发展向终身发展转变。
3.提升教学质量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迫切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人民群众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提高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树立职业教育品牌形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必须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根本转变。
4.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成才、系统培养、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全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更加吻合,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基本建成,教学质量评价、监测、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大幅度提升,所有学生均受到良好教育、获得较大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技能精英。
二、始终坚持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首要地位
5.确立德育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坚持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潜能。
6.落实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严格执行德育课程大纲,开齐开足德育课程。规范使用德育教材,丰富德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等有机融入德育课程。创新德育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德育课教师队伍。
7.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标准,形成人人育德、事事育德、处处育德的新机制。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以及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机融合知识、能力、思想和行为等要求,渗透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健康与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加强学生规范管理,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创新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强化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提升学生品德修养。推进职业学校文化品牌建设,加强传统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教育。
三、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
8. 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的动态调整机制。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编制和实施区域、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层次结构,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吻合。加强教育与产业对话,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的信息发布平台与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办法,完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深化专业设置的调研与论证,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
9.全面开展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全面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制定职业学校合格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标准。加强专业教学设施建设,制定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化技术技能教室。 “十二五”末,全省职业学校所有专业均达到合格标准,建设300个中等职业教育、10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和150个中等职业教育、5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重点建设300个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四、扎实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10.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教育各专业大类教学指导方案。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4.5+0.5”的教学安排,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0.5年。职业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有关要求,科学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并适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修订。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总学时比为4:6。
11.加快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成立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吸收技能大赛成果,加快各专业大类课程开发,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鼓励学校立足地方实际,开发、编写反映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课程。“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100门中等职业教育、50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100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12.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小班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建立拔尖学生特殊培养制度。制定职业学校优质课堂标准,建立课堂质量分析、评比、反馈制度,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加强职业学校图书馆建设,强化学生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十二五”期未,职业学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达90%以上,每年新购图书投入占公用经费支出的5%以上。
五、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3.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完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鼓励学校引进和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十二五”期末,全省职业学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教师的比例达20%以上,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0%以上,获得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或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
14.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网络,丰富培训方式,组织分层分类培训,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开通职业学校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和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评审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与奖励制度。广泛建立由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名师(专家)工作室,开展教学研究、技术革新和社会服务,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团队。“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100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专家)工作室。
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15.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政府统筹,建立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政府指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完善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表彰奖励校企合作优秀典型。“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200个校企合作示范组合。
16.丰富校企合作内容。加强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合作。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学校干部、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职。加强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沟通融合,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程。对接企业生产服务现场,深化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形成一批“实习产品”,提高实训教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
17.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实和发挥“江苏职教网”功能。推进职业学校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化实验室、远程协作教室等数字化教学场所和设施,促进常规教学设备与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协同融合,加快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十二五”期末,职业学校国家信息化标准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100%达标,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覆盖率50%以上。
18.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加快建立全省职业教育资源中心,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遴选建设一批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加快开发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以及技能大赛音像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十二五”期末,全省职业学校各专业核心课程均建成资源丰富、满足教学、互通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全省职业学校50%以上专业配有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主干专业每门课程均建有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19.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鼓励师生利用信息手段网络学习、自主学习,推广自主、开放、协作的学习模式。每年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十二五”期末,全省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达90%以上;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达90%以上。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均开展信息化教学。
八、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0.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考核指标,健全满足产业(行业)发展要求和学生持续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到“十二五”期末,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达80%以上,当年就业率达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学生就业满意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到80%以上。
21.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不断完善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质量评价方式社会化。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学生及家长参与教育质量的评价。进一步完善技能大赛制度,建立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和共享机制,推动技能大赛“四覆盖”、“四促进”。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
九、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22.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校长是提高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完善“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校系结合、以系为主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严格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报批、执行、修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督查和教学评价反馈制度。积极推进学分制、弹性学制。完善工学结合制度。
23.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使用的管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按有关规定选用教材。加强日常教学管理,落实教学“五认真”。加强教学评价考核,落实教考分离。开展教学、学生、后勤三项管理规范视导工作。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建设一批学生实习基地,落实对口实习岗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强化顶岗实习跟班指导。应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推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十、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条件建设
24.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财政支出、学校支出的重点给予优先保障,增加教学经费投入,逐步提高教学经费在职业学校支出中的比例。到“十二五”期末,职业学校教学投入占学校总支出的比例达30%以上,其中实训实习教学投入占总支出的比例达15%以上。建立职业学校教学经费投入考核制度,将落实和使用情况作为项目评估和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5. 切实加强教科研工作。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建设,各市专职教研人员原则上不少于5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围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与实验。吸引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参与支持教科研工作。加强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规划与指导,加强教学改革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加强教师队伍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积极开展专业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学业水平测试、教学方式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紧贴教学实践的理论成果、改革模式,为全省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地址: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云湖南路与云河路交汇点(乘50、50K、51、53、61路公交车直达)
电话:051885498283

扫一扫,关注微信